除,即去除之意;夕,指夜晚,所以“除夕”是歲除之夜的意思,又稱大年夜、除夕夜、除夜等,因常在農歷十二月三十日,故又稱為大年三十。它與新歲首尾相連,謂之“歲窮月盡、挨年近晚”,是新一歲的前夕,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。歲末的Z后一天稱為“歲除”,意為舊歲至此而除,另換新歲。
除夕是除舊布新、闔家團圓、祭祀祖先的日子,與清明節、重陽節和七月半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。它在國人心中具有特殊意義的,在這個年尾Z重要的日子,漂泊再遠的游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,在爆竹聲中辭舊歲,煙花滿天迎新春。
除夕-歷史淵源
除夕作為年尾的節日,源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布新、祭祀祖先風俗。據《呂氏春秋·季冬記》中說,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“疫疬之鬼”,每年將盡的時候要舉行“大儺”的儀式,擊鼓驅逐疫癘之鬼據說也是當時“除夕”節令的習俗之一。2007年,除夕依《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》正式成為中國法定節假日。
受中華文化的影響,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。